對水泥電桿進行力學性能試驗,電桿會發生“適筋破壞”。這種破壞的特點是:受拉鋼筋首先達到屈服強度,當維持應力不變而發生顯著的塑性變形,直到受壓區混凝土邊緣應變達到混凝土彎曲受壓的極限壓應變時,受壓混凝土被壓碎,截面即告破壞,電桿在完全破壞之前,由于鋼筋要經歷較大的塑性伸長,隨之引起裂縫急劇開展和電桿撓度的激增,將給人明顯的破壞預兆。電桿受力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彈性階段?
當荷載較少時,水泥電桿截面內產生的彎矩很小,因此截面上的應變也很少,混凝土基本上處于彈性工作階段,其截面應力與應變成正比。此外,電桿的撓度與彎矩也保持線性關系。荷載增大時,電桿截面彎矩和應變也隨之增大,由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遠小于其抗壓能力,故在受拉區邊緣處混凝土首先出現應變的增長比應力的增長速度快的塑性特性。隨著彎矩繼續增大,直到加荷至截面彎矩達到其開裂彎矩時,受拉區邊緣纖維的應變值將達到混凝土受彎時的極限拉應變,截面處于即將開裂狀態,稱為第一階段末,體現水泥電桿的抗裂度。此時,受壓區邊緣纖維應變量測值相對還很小,故受壓區混凝土基本上處于彈性工作階段。
2. 第二階段:帶裂縫工作階段?
水泥電桿達到其開裂狀態的瞬間,荷載只要稍許增加,在純彎段內混凝土抗拉強度較弱的截面上將出現第一批裂縫,原先由混凝土承擔的那一部分拉力將轉給鋼筋,使鋼筋應力突然增大了許多,故裂縫出現時電桿的撓度和截面曲率都突然增大。截面上應力會重分布,裂縫處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應力,受壓區混凝土出現明顯的塑性變形。彎矩再增大,截面曲率加大,主裂縫開展越來越寬。當截面彎矩增加到某一數值時,受拉區縱向鋼筋開始屈服,鋼筋應力達到其屈服強度。第二階段相當于電桿在正常使用時的應力狀態,體現水泥電桿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變形和裂縫寬度。
3. 第三階段:破壞階段
隨著受拉鋼筋的屈服,裂縫急劇開展,截面曲率和水泥電桿的撓度也突然增大,形成破壞前的征兆。由于中性軸繼續往電桿另一側受壓區移動,受壓區高度進一步減少,受壓區混凝土壓應力迅速增大,受壓區混凝土邊緣應變也迅速增長,塑性特征也行將表現得更為充分。當彎矩繼續增大至極限彎矩時,受壓區邊緣混凝土將達到其極限壓應變(一般可取0.0033),受壓區邊緣混凝土將被壓壞并向外鼓出,電桿即將破壞。此時,在荷載幾乎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裂縫進一步急劇開展,混凝土被完全壓碎,截面發生破壞。第三階段是截面破壞階段,破壞始于縱向受拉鋼筋屈服,終結于受壓區混凝土壓碎,體現水泥電桿正截面受彎承載力。

- 上一篇:水泥電桿離心成型工藝
- 下一篇:電桿埋深的標準是什么?...